睡前两小时养生 夏季就该这样“清凉”养生

发表于 2019-07-04 15:03 发布者:兔兔网 评论:0 浏览:396
夏天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时节,关于人体来说,此时是推陈出新旺盛的时期。那么在酷热的夏天,人们又该怎么摄生防病呢?下面,就一同来看看吧。
夏天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时节,关于人体来说,此时是推陈出新旺盛的时期。那么在酷热的夏天,人们又该怎么摄生防病呢?下面,就一同来看看吧。
夏天应留意防病
伤风腹泻须防范
夏天伤风大多是由感受暑热,或饮食贪凉引起,因而,食欲不振、腹泻等消化道疾病在夏天很常见。这是由于夏天人体消耗较大,脾胃担负加大,以便从食物中汲取更多的养分。一起,人们大量进食冷饮和瓜果,易损伤脾胃,旱季湿邪很重,简单碍脾,因而有很多人简单“苦夏”,表现为不思饮食、乏力,严峻的还会腹泻。因而,夏天里不宜暴饮暴食,尤其是冷饮瓜果要适量,此外可恰当吃些姜,对振作脾气有协助,俗语说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用医师开药方”也是很有道理的。
冬病夏治疗痼疾
冬病夏治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治法。它是依据《素问·四气调神论》中“春夏养阳”的原则,在人体的穴道上进行药物敷贴,以鼓舞正气,添加抗病能力,然后到达防治疾病的意图。冬病夏治就是使用夏天气温高,自然界阳气旺盛,人体阳气充分的有利时机,调整人体的阴阳,使一些宿疾得以康复。“冬病”指某些好发于冬天,或在冬天加重的病变,如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、老年畏寒证以及归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的疾病。“夏治”是指夏天这些病况有所缓解,趁其发作缓解时节,辨证施治,恰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,以预防冬天旧病复发,或减轻其症状。
夏天摄生“两大法宝”
中医考究“天人相应”,就是说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、时节气候的变化。既然夏天气候这么酷热湿润,按照中医理论,应当“热者寒之”,“湿者燥之”。因而,夏天摄生的两大法宝首先在于“清生活”,其次在于“防湿邪”。
清生活
第一是思维喧嚣,盛夏酷暑难耐,人简单闷热不安和疲倦烦躁。所以首先要让自己的思绪平静下来,神清气和,切忌脾气暴躁,以避免心火内生。保持清淡的心态,则平缓宁静,避免焦虑、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正常生活,进一步诱发各种疾病的发作。
第二是饮食清淡,酷热的夏天人体阳气向外向上发越,内涵的脏腑则会阳气相对缺乏,脾胃消化机能相对则会削弱,因而饮食应以清淡质软、易于消化为主,少吃肥甘厚味及辛辣之物。最好多吃新鲜蔬菜瓜果,既可满意所需养分,又可预防中暑;主食以流食、半流食为宜,如绿豆粥、莲子粥、荷叶粥等;此外还可恰当饮些清凉饮料,如酸梅汤、菊花茶等。
第三是居室清凉,恰当翻开门窗,通风换气。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,宜将门窗紧闭,拉好窗布。保持室内的恰当湿度,阴凉的环境,会使人心静神安。
防湿邪
夏天气候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是湿。在中医理论中,湿为长夏之主气,夏天酷热多雨,因而空气中湿度大,加之或因汗出沾衣,或因涉水淋雨,或因居处湿润,以致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。中医以为,湿为阴邪,易伤人体阳气。其性重浊粘滞,故易阻挡气机,病多缠绵难愈。不仅如此,湿邪亦简单损伤脾胃阳气,由于脾性喜燥而恶湿,一旦脾阳为湿邪所伤,则可能导致脾不能正常运化水谷和水湿,临床可见脘腹胀满,食欲不振,大便稀溏,四肢不温。尤其是脾胃升降失常后,水液随之滞留,常见水肿构成。湿性重浊,故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倦困,头重如裹等症状。
因而,夏天多雨时节要保持居室通风干燥,衣被湿润应留意暴晒。饮食不宜过分油腻,或过食生冷,避免脾胃运化缺乏导致内湿生成,此外还能够恰当进食扁豆、薏仁粥等化湿类食物。

夏天怎么“清凉”摄生

传统中医学以为,面对“热”与“燥”的时节特色,需以“凉”克之、以“清”驱之。
思维宜喧嚣。酷暑蒸灼,人简单闷热不安和疲倦烦躁。所以这个时节待人接物切忌大动怒火,以避免心火内生。
饮食宜清淡。饮食应以清淡质软、易于消化为主,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。可恰当饮些清凉饮料,如酸梅汤、菊花茶等,也可用绿豆、扁豆、莲子、荷叶等参加粳米中一并煮粥,搁凉食用。这儿给我们推荐一款清暑粥品:二豆莲荷粥。具体做法是:荷叶1张,洗净后煎汤取汁,绿豆2、白扁豆、莲子各25克,粳米100克,以荷叶汁煮粥。
着衣宜清新。夏天日光照耀增强,空气湿度较大,人体出汗增多,故应选择具有杰出的吸湿和散热性能、色彩素淡、款式宽松的服装。一般说来,质地以轻、薄、柔软,色彩以白色、米色、粉蓝为好。
居室宜清凉。早晚室内气温低,应将门窗翻开,通风换气。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,宜将门窗紧闭,拉好窗布。
游乐宜清幽。不可远途跋涉,应就近寻幽。早晨,曙光初照,空气清新,可到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训练,吐故纳新。傍晚,若散步徜徉于江边湖畔,习习凉风会使心静似水,暑热顿消。

对不起,您所在的会员组没有评论权限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