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顺”:摄生跟着季节走
古人以为,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,因而饮食起居、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合。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智者之摄生也,必顺四时而适寒暑,和喜怒而安居处,节阴阳而调刚柔。”具体说便是春夏养阳、秋冬养阴。
“静”:让心安静下来
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,每天时刻都安排满满的,生怕孤单和寂寞。其实,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。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”人安静下来,可以削减许多不必要的消耗,特别是“气”的消耗,做到身体“节能”,这样才能防备疾病、益寿延年。
大家无妨把生活节奏怠慢,采取静坐、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、慢养心。
“修”:修身行善烦恼少
平时积德行善、宽宏大量的人,往往能削减许多烦恼,心境愉悦。修身养性,宽以待人,淡泊名利,对别人好,自己收成的也将是健康、快乐和长寿。
人难免会遭受养分失衡、过度劳累、病邪袭来等不良要素的影响,这时候就要用到“调”字了。《黄帝内经》说,应该依据四季的变化保养精神意志,保养七情六欲。其间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,即“调息”,操练呼吸吐纳。
主张大家平时多做深远、缓慢、均匀的呼吸。可以操练“丹田息”,鼻子吸气后,经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,即在肚脐下1.5寸。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。操练“丹田息”的一起,吞咽唾沫,配合调津,保健效果更好。
“补”:有补有泻最健康
古人推重用补养药物调理阴阳、脏腑、气血。准则有三:一是先辨证;二是食补为先;三是补、泻结合。
中医讲药食同源,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效果。从味道说,酸味补肝,苦味补心,甜味补脾,辛味补肺,咸味补肾。从色彩论,红色补心,黑色补肾,黄色补脾,绿色补肝,白色补肺。
“固”:固精、固气、固神
固精,便是要维护肾气,最重要的是节欲。
固气,一要削减耗气,少说话;二要多晒太阳,弥补阳气;三要多运动,促进身体气血流转;四要削减熬夜;五要经过饮食带来水谷之气,多喝补血补气养分粥。
固神,就要保养七情,不“过喜、过怒、过思、过悲、过恐”。情绪控制好了,身体才会少受伤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