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末夏初之际,天气变化多端。尤其是温度和湿度,仿佛早就约好了一般,同时到访。
外湿造访咱拦不住,关键是不少人还内湿渐增,如此内外湿气双面夹击,难怪很多人高呼“自己被湿气缠住了”!
说到湿气,几乎无人不知。但要说这湿气怎么来的,很多人就傻眼了。
好一点的,能联想到外湿,比如天气原因、居住环境等过于潮湿。但关于内湿,很多人知之甚少。
那么今天,咱就来聊聊内湿的问题~
脾胃越虚,体内湿气越重
人体内湿气的形成,和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关系最为密切。
在中医理论中,脾主运化。它一方面运化水谷精微,承担各种食物的消化、吸收和输布;另一方面运化水液。
脾气强健,水液就能正常运化转输;
脾气虚弱,则运化水液的“功力”大不如前,水液会在体内不正常停滞、堆积,从而导致水湿内停,湿邪内生。
同时,脾本身为至阴之脏,喜燥恶湿。
湿气作为一种“阴邪”,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,脾阳的虚弱又会使得湿邪进一步乘虚而入,从而形成湿上加湿的恶性循环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大家可以把人体看作是一个水池,脾相当于抽水机。
假如抽水机出问题,其抽水能力就会下降,池子里的水抽不出去,就会越积越多,甚至泛滥成灾;
同时,抽水机自身本来就怕水,池子里水一多,抽水机工作起来也会难上加难。
所以,只有修好抽水机,使之恢复正常,池子里的水才能排出。
中医认为,脾和胃成相表里的关系,是人体负责受纳、运化水谷精微的重要脏腑。
也就是说,只有脾胃功能正常了,体内的湿气才能正常排出。
脾胃的健康受多方面影响,其中最直接的当属食物的影响,比如以下5类食物,就伤脾胃于无形中,是当之无愧的“招湿饭”!
这5种饭菜是“招湿饭”,越吃湿气越重
开始这部分科普前,小编有话要说:
本部分提及的“招湿饭”,大多属于大家平日里最常吃的饭菜。部分种类里还涵盖了一些零食和饮品等,大家千万不能忽视。
1. 高糖饮食
从中医角度来说,糖属甘味。甘入脾,可滋养脾胃。但如果偏嗜甘甜,会因偏于滋腻而阻碍脾之运化,甚至使脾胃受损,引起聚湿生痰。
临床上也发现,脾胃病患者多半嗜甘。除了损及脾胃,饮食过甜还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,加重胃病。
此外,一些糖分高的热带水果吃多了易内生湿热,比如芒果、菠萝、榴莲等。
建议:
平时尽量少吃糖分过高的食物,如糖粥、糖水、八宝饭、蛋糕、蜜饯、高糖分热带水果等;
可选择含糖量低又不失甜味的谷类和蔬果,比如南瓜、红薯、玉米、枇杷、苹果等。
2. 肥腻肉食
《素问·奇病论》中称,“肥者令人内热,甘者令人中满”。
中医认为,血肉有情之品肥甘厚腻,虽能补益,但亦易损伤脾胃。若恣口腹之欲,极滋味之美,难免补益不成反遭殃。
古人有云,“鱼生火,肉生痰”。
过食肥腻肉类,会加重肠胃负担,易导致食滞不化、消化功能紊乱,大伤脾胃。
建议:尽量控制肥腻肉类的摄入量,可适当多吃一些禽肉。
3. 煎炸、烧烤食物
高温煎炸、烤制的食物多半油腻味重,常吃不但会加重脾胃的负担,导致消化和吸收障碍,还易酿生湿热,反过来再伤脾胃。
建议:尽量少吃炸鸡、炸薯条、烧鹅、烧乳猪等易导致内火痰湿的食物。
4. 生冷饮食
中国人千百年来以谷类为主食,相对来说,体质偏虚寒,脾胃的消化和耐受能力较弱。
寒凉、生冷饮食自带寒气,本就属于寒邪之物,过食过饮会损耗脾胃阳气,加重脾胃负担,导致或加重脾胃虚寒。
《外感温热病》中提到,“内生之湿,必其人膏粱酒醴过度,或嗜饮茶汤太多,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”。
建议:平时少吃凉菜、冷盘、冷面、沙拉等生冷食物,以及各种冰镇饮料、汽水、瓜果等。
尤其是冰啤酒更要当心。酒本身就“性热而质湿”,大量喝易伤脾胃阳气、助湿邪。
在这,还要特别提醒下大家:
凉茶是用药性寒凉的中药煲制而成的,用于解暑清热,本质上属于“药茶”。
把凉当普通的解渴饮料,饮用过多,容易损伤脾胃,甚至造成脾胃虚寒。
5. 辛辣食物
湿气从来不孤军战斗,总会勾结其它致病因素一同战斗。过食辛辣食物,会生内热。热邪和湿邪一起作用,便形成了湿热。
建议:尽量少吃辣椒,尤其是体内有火、天气过热时。
总之,饮食上过食辛辣、肥甘厚味、煎炸烤制及荤腥动风之品,会加重脾胃的负担、损伤脾胃,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,使湿浊停留在体内。
说了这么多,相信不少人已经战战兢兢地对号入座了吧?
其实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,及时纠正你的不良饮食习惯,那还不算太晚!
反之,如果你饮食不加节制,胡吃海喝,那任凭你再祛湿也难有成效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