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,到8月24日结束,历经40天,可是妥妥的“加长版”!
我们看看今年的三伏时间:
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
初伏:2020年7月16日~25日
中伏:2020年7月26日~8月14日
末伏:2020年8月15日~24日
如今,你是不是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空调,从冰箱里拿出冰镇西瓜,在现代科技的福利下悠悠地舒一口气。远在千百年前,没有空调和电扇的古代,古人到底是如何避(续)暑(命)的?
南宋孟元老的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着:“都人最重三伏,盖六月中别无时节,往往风亭水榭,峻宇高楼,雪槛冰盘,浮瓜沉李,流杯曲沼,苞鮓新荷,远迩笙歌,通夕而罢。”
风亭水榭、雪槛冰盘、浮瓜沉李……你以为古人过三伏只靠“心静自然凉”?恕我直言,古人的快乐你想象不到~
何以消夏?时蔬瓜果去暑汤
洗砚石于飞泉,试茗奴以积雪;欲食瓜而瓜生户外,思啖果而果落树头。
——明·李渔《闲情偶寄》
01
品荷花饮
明人高濂著有《养生八笺》,专讲养生之道。里面提到:“七月七日采莲花七分,八月八日采藕根八分,九月九日采莲实九分。阴干捣细,炼蜜为丸。服之令人不老。”
夏日炎热,与三五好友相约荷花池边对饮,荷花飘香,繁杂的事情都被这四面的荷花隔离开来,顺手做一碗冰糖莲子粥、银耳莲子汤,正解了夏日的暑湿烦躁。
02
去暑汤
在清朝,伏天里选择中草药避暑是当时北京地区一大特色,在《京都风俗志》中记载,在伏天,有人煎熬苏叶、藿叶、甘草等汤,称之为暑汤,并在街上出售。
这里的“苏叶”,即紫苏叶,中医学认为紫苏性温、味辛、发表散寒、理气宽中、化痰止咳。中老年和儿童夏日饮苏叶汤,则有健脾补中的功效。
03
冷饮和冰镇瓜果
唐朝时流行用水果和清热解毒的草药熬成一种叫“饮子”的饮料,长安街头“饮子店”很多,饮子里加入冰块,生意兴隆,宋朝时的“雪泡梅花酒”也是消暑佳品。
另外,利用冰雪、深井来冰镇时鲜瓜果,自然也是少不了的。秦观《忆王孙》里写小姐用冷藏的李子和瓜来消暑:“风蒲猎猎小池塘,过雨荷花满院香,沈李浮瓜冰雪凉。竹方床,针线慵拈午
梦长。”
林间水边,有风就是好地方
风清泉冷竹修修,三伏炎天凉似秋。
——唐 白居易《池畔逐凉》
01架凉棚
据唐代《开元遗事》记载,当时盛行“凉亭雅集”,长安城的富裕之家“每至暑伏中,各于林亭内植画柱,结锦为凉棚,设坐具,召名姝间坐,递请为避暑会”。可谓在家中也可营造出“避暑胜地”。
02
搭人造水帘
唐代设置的一种避暑建筑类似水亭,它利用机械将冷水输送到亭顶的水罐中贮存,然后让水从房檐四周流下,形成雨帘,激起凉气,以达到消暑目的。
03
寄情山水
暑热难消,避之何方?白居易自问自答:“何处堪避暑,林间背日楼。何处好追凉,池上随风舟。”
李白虽也推崇山林避暑,但他显然属于率真旷达的自然派:懒摇白羽扇,裸袒青林中。脱巾挂石壁,露顶洒松风。俗话说“大树底下好乘凉”,他是连白羽扇都懒得用,脱去上衣躺在树荫下乘
凉,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。
度过超长三伏天,除了学习古人做好避暑养生,也可以学他们在吃上下功夫,以下消暑方供大家参考:
消暑“凉”方多,小固菜谱过“三伏”
01
一碗三豆汤
夏天很多地方有暑湿,胃口不好,而大多数豆类都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。此时适合喝三豆汤(赤小豆、绿豆和黑豆)。先将豆子泡几个小时,然后用小火慢熬至豆子煮烂,就做好了。
02
一杯化浊茶
取藿香、佩兰,各10克,泡茶喝即可。藿香芳香化浊,和中止呕,发表解暑;佩兰芳香化湿,醒脾开胃,发表解暑。如果有便秘的问题,也可以加点清肝明目,润肠通便的决明子。三者合
用,化浊解毒功效更强,可引湿从大肠排出。
03
一碗祛湿粥
根据食量取白扁豆,薏米,莲子,绿豆一起熬成粥,每天喝一小碗即可,有健脾利湿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