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内经·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说:“秋三月,此为容平,气候以急,地气以明。”秋季的气候是处于“阳消阴长”的过渡阶段,立秋至处暑,秋阳暴虐,温度较高,加之时有阴雨连绵,湿气较重,气候以湿热并重为特色,故有“秋老虎”之说。
谐和情志 远离悲秋
进入秋天之后,从“天人相应”来看,肺属金,与秋气相应,肺主气司呼吸,在志为忧。肺气虚者对秋气候候的改动敏感,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击秋风冷雨,花木凋谢,万物惨淡的深秋景况,常在心中引起悲秋、凄凉、垂暮之感,易产生郁闷心情。因而,秋季注重调摄精力为摄生之要务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说:“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。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。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。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。”对中老年人来说,应养成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达观开朗,宽容旷达,淡泊宁静的性格,收神敛气,坚持内心宁静,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力的影响,方可习惯秋季容平的特征。
秋冻有节 和用强身
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“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”的谚语,契合秋天“薄衣御寒”的摄生之道。但对“秋冻”要有正确的理解,科学领悟其间真髓。自“立秋”节气以后,气温日趋下降,昼夜温差逐步增大,寒露往后,北方冷空气会不断入侵,出现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。从防病保健的视点动身,循序渐进地操练“秋冻”,加强御寒锻炼,可增强心肺功能,进步机体习惯自然气候改动的抗寒能力,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产生。假如到了深秋时节,遇气候骤变,气温明显下降,阴雨霏霏,仍是薄衣单裤,极易受到寒冷的刺激,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,引发伤风等病,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、慢阻肺、心脑血管病、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,若不留意气候改动,防寒保暖,一旦受凉伤风,极易导致旧病复发。因而,要顺应秋天的气候改动,适时地增减衣服,做到“秋冻”有节,与气候改动相谐和,方为明智之举。
饮食谐和 润肺防燥
过了“秋分”之后,因为雨水渐少,空气中的湿度小,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。秋季又是肺金当令之时,稍有疏忽,易被秋燥耗伤津液,引发口干舌燥、咽喉痛苦、肺热咳嗽等证。因而,秋日宜吃清热生津、养阴润肺的食物。如泥鳅、鲥鱼、白鸭肉、芝麻、核桃、百合、糯米、蜂蜜、牛奶、花生、鲜山药、白木耳、广柑、白果、梨、红枣、莲子、甘蔗等清补柔润之品,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。对中老年胃弱的人,早餐宜食粥,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。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,百合莲子粥润肺益肾,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,鲜生地汁粥凉血润燥,扁豆粥健脾和中,生姜粥御寒止呕,胡桃粥润肌防燥,松仁粥润肺益肠,菊花粥明目养神,茶粥化痰消食,燕窝粥养肺止嗽,山药粥健脾固肠,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……各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挑选不同的粥食用,方可使脏腑阴阳气血谐和,到达滋补身体之意图。
健身锻炼 动静谐和
金秋时节,天高气爽,是全民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好时期。面对诸多的锻炼项目,应因人而异来挑选,如老年人可散步、慢跑,练五禽戏,打
秋季的气候是处于“阳消阴长”的过渡阶段,立秋至处暑,秋阳暴虐,温度较高,加之时有阴雨连绵,湿气较重,气候以湿热并重为特色,故有“秋老虎”之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