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至,二十四节气之一,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,此刻,北半球各地的白天时刻到达全年最长,正午太阳高度也是全年最高的一天。尔后暴雨频现,气温持续增加。
夏至分三候
【一候:鹿角解】糜与鹿虽属同科,但古人以为,二者一属阴一属阳。鹿的角朝前生,所以属阳。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,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端掉落。而糜因属阴,所以在冬至日角才掉落;
【二候:蝉始鸣】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;
【三候:半夏生】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,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世所以得名。由此可见,在酷热的仲夏,一些喜阴的生物开端出现,而喜阳的生物却开端衰退了。
夏至日风俗盘点
庆丰盈,祭先人
夏至时值麦收,自古以来有在此刻庆祝丰盈、祭祀先人的风俗,以请求消灾年丰。因此,夏至作为节日,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。《周礼·春官》载:“以夏日至,致当地物魈。”周代夏至祭神,意为铲除歉岁、饥饿和逝世。
夏至南北要吃面
自古以来,中国民间就有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的说法,夏至吃面是很多区域的主要风俗,南边的面条种类多,如阳春面、干汤面、肉丝面、三鲜面、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,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。因夏至新麦已经上台,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。除面食外,中国有的当地要吃凉粉、凉皮,有些区域还要喝凉茶,吃荔枝、吃茶叶蛋。
古时是节日放假一天
旧时,古人十分重视夏至节,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,而宋代在夏至之日始,百官还放假三天,辽代则是“夏至日谓之‘朝节’,妇人进彩扇,以粉脂囊相赠遗。”彩扇用来驱热,香囊可驱蚊抑臭。
消夏避伏
夏至日,妇人们即互相赠送折扇、脂粉等什物。《酉阳杂俎·礼异》:“夏至日,进扇及粉脂囊,皆有辞。”“扇”,借以生风;“粉脂”,以之涂改,散体热所生浊气,防生痱子。在朝廷,“夏至”以后,皇家则拿出“冬藏夏用”的冰来消夏避伏,并且从周代始,历朝沿袭,进而成为准则。